《微波学报》征稿通知——多模谐振电磁超表面及天线专题

多模谐振电磁超表面及天线是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接口部件。面向未来无线通信系统对大宽带、高速率的迫切需求,探索基于多模谐振原理的高性能超表面及天线精确设计方法,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通过同时激发单个谐振器的多个谐振模式,能在尺寸缩减、带宽拓展的情况下显著提升器件性能,故多模谐振原理已被广泛应用于小型化、超宽带和低延时的微波无源器件和电路中,它也是高性能超表面及天线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及关键技术。

为及时总结多模谐振理论在电磁超表面及天线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应用进展,进一步促进电磁超表面和天线技术发展,《微波学报》拟在2025年第3期(6月)出版“多模谐振电磁超表面及天线”专题,专题主编为南京邮电大学吕文俊教授、澳门大学祝雷教授、南京邮电大学刘蕾蕾教授、南京邮电大学李波教授。

热烈欢迎从事电磁超表面和天线技术的相关专家和学者积极投稿!

一、征文方向(包括但不限于):

1、电磁超表面设计理论与技术

2、多模谐振天线设计技术

3、超构天线设计技术

4、频率选择表面综合理论与技术

5、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理论与应用

二、专题主编:

吕文俊,教授,南京邮电大学

祝  雷,讲座教授,澳门大学

刘蕾蕾,教授,南京邮电大学

李  波,教授,南京邮电大学

三、征文要求:

1、征文论点明确、论述严谨、论据可靠,图表清晰工整,尚未公开发表;

2、来稿必须进行脱密处理,向编辑部提交纸质保密审查表(盖章)

3、稿件字数一般应在5000字左右,但不严格限制篇幅;

4、稿件需包含题目、作者姓名及单位、摘要、关键词(通栏排,提供中英文);引言、正文、结束语、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双栏排);

5、投稿请在《微波学报》网站“在线投稿”处注册、上传(http://mw.ijournals.cn),在标题上注明“多模谐振电磁超表面及天线”专题论文。

6、请将通信地址及联系方式附在文末。

7、已经投稿《微波学报》且被录用的文章,如果与专题方向相符,也可联系编辑部经专题主编审核确认后,调整至专题时间刊登。

四、征稿日期:

截稿日期:2025年2月28日

出版日期:2025年第3期(6月)

五、联系方式:

地址:南京市雨花台区国睿路8号中电十四所东门《微波学报》编辑部(快递)

南京3918信箱110分箱《微波学报》编辑部(邮发),210039

联系人:丁肖玥(025-51821076,18115169167)

邮箱:njmicrowave@126.com

六、专题主编介绍

吕文俊,男,1978年生,2006年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A类资助获得者、江苏省第四期333人才工程获得者,江苏省无线通信与物联网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天线理论与设计、无线信道测量建模等,研究成果包括广义奇偶模理论、模式综合天线设计法和平面端射圆极化天线,出版中、英文天线专著3部,授权中国、美国发明专利50余项,曾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通信学会青年科技奖和江苏省科技三等奖,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主持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IEEE Trans. AP、Electromagnetic Science、《电子学报》等国内外公认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现任《微波学报》编委、Electronics Letters副主编、Int. J. RF and Microwave Computer-aided Engineering编委,中国电子学会天线分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电磁兼容分会委员,IEEE/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

祝雷,1963年生,1985年7月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为东南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东南大学,获硕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日本电气通信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3年至1996年就职于日本国松下寿电子工业株式会社,任天线研究工程师。1996年至2000年就职于加拿大蒙特尔大学工学院,任博士后研究员。2000年至2013年就职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任副教授。2013年起就职于澳门大学,现担任其电机和电脑工程系讲座教授。自1985年来,一直从事电磁场计算方法、微波无源电路、平面天线、电磁表面等方面的研究工作。2011年11月,当选为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2020年和2022年,两次荣获澳门特别行政区自然科学二等奖。2024年,荣获IEEE MTT-S Microwave Application Award。

刘蕾蕾,女,1980年生,博士,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射频集成与微组装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国家一流专业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负责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团队带头人,获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江苏省材料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等。任IEEE AP-S Nanjing Chapter副主席、中国通信学会电磁兼容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为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聚焦微波电路、天线阵列和柔性电磁器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 AP、IEEE Trans.MTT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获发明专利15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做特邀报告10余次;研究成果先后6次入选Nature Communications、IEEE TAP亮点研究,并被光明日报、新华日报、江苏科技等官方媒体专题报道。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5项;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仪器专项等。

李波,男,1984年生,博士,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和2011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分别获得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微波无源器件、频率选择表面技术。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等科研项目十余项;荣获江苏省第十二批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PIERS2019国际会议“青年科学家”奖、南京邮电大学华礼领军人才等;现为IEEE Senior Member、微波集成电路与移动通信专委会委员,已发表学术期刊论文60余篇、学术会议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